欢迎进入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网站无障碍 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统计资料 机关党建 数据鄂尔多斯
 
激发“人才红利” 助力高质量发展——鄂尔多斯市人口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作者:王慧敏  来源: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时间:2023-09-12 15:28  

字号:

    保存

 激发人才红利 助力高质量发展

——鄂尔多斯市人口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争当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为全区建设模范自治区出新贡献。随着全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人口持续健康发展为鄂尔多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一、鄂尔多斯市人口发展特征

(一)常住人口显著,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增强 

2022年,鄂尔多斯市常住人口为220.1万人,占全人口的比重为9.2%。与2012年的201.8万人相比,增加18.3万人,年均增速为0.9%,占全区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同时,随着呼包鄂榆、呼包鄂乌城市群加快发展,鄂尔多斯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要素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净流入人口增多2022年鄂尔多斯市人口净流入(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差,正值表示净流入,反之为净流出)53.8万人,净流入人口比2012年增加4.2万人,人口的聚集能力进一步提升

从区域结构看,全市常住人口持续向城市核心区聚集2022年,以东胜区、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组成的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常住人口达到95.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43.6%,较2012年提升1.4个百分点2012-2022年,核心区人口增量为10.8万人,占全市人口增量的比重达到59.0%;人口年均增速达到1.2%,快于全市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成为全市人口增长最多、增速最快的区域。全市人口向经济更为发达、公共服务更为完善的区域中心聚集的趋势更为显著

)性别结构有所优化,年龄结构转变明显 

近年来,传统上生育男孩为主的观念逐渐改变,全市人口性别结构有所优化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8.0万人,占53.6%;女性人口为102.1万人,占46.4%。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5.5,比201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32.6下降17.1个百分点。鄂尔多斯市男性与女性数量更加均衡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从年龄构成看,全市人口呈现两头增、中间减的态势。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1.1万人,占18.7%;15-64岁人口为155.7万人,占70.7%;65岁及以上人口为23.3万人,占10.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个百分点。全市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老年人口规模明显增长,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得到改善。

)人口素质持续提升受教育年限全面提高

鄂尔多斯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推动人口文化素质的稳步提升。一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增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2010年的11658人上升为21267人;二是文盲率下降。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率为4.4%,与2010年相比,文盲率下降1.0个百分点;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1年,与2010年相比,增加1.9。全市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和1.0年。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就业结构转变明显

随着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鄂尔多斯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2022年,鄂尔多斯市城镇化率达78.1%城镇化率比全区9.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9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71.9万人,占78.1%;乡村人口为48.2万人,占21.9%。与2012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7.8万人,乡村人口减少9.5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6.7个百分点。

鄂尔多斯市在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就业人员总体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将近半数。2012年至2022年,鄂尔多斯市全社会就业人员总量由113.7万人增加至114.1万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促进了三、二、一的就业格局更加稳定。2022年末,全市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达到20.9万人、37.1万人和56.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18.3%、32.5%和49.2%。与2012年末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4.7个百分点;而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则分别上升2.52.1个百分点。

(五)人口增长潜力较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稳定

经济人口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城市人口的扩张潜力。经济-人口指数,又称为R指数,它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经济聚集与人口聚集的不匹配程度。R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城市GDP/全国GDP)/(城市人口规模/全国人口规模)。一般来说,R指数越高意味着该城市在区域中具有相对更高的经济集聚水平,城市人口扩张潜力就越大。通常,当一个城市人口集聚规模基本稳定时,其经济份额与人口份额的比值保持在1.0附近。全球高收入国家50万人以上城市的经济人口比值的中位数为1.01,平均值为1.07。2022年,鄂尔多斯市的经济人口指数为2.98,高于包头(1.60、榆林(2.11)、常州(2.08)、泰州(1.66)、扬州(1.81)等人均GDP在全国靠前的城市,具有较强的人口增长潜力。

从2013年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为放开单独二孩,再到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鄂尔多斯市新生人口较快增长。2022年鄂尔多斯市出生人口为1.7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95;死亡人口1.2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5.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1。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2.81和4.46个千分点。2012-2022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从6.74下降为2.21,人口自然增长率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正增长的态势。

二、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城市和人才之间是双向奔赴,城市吸引和成就人才,人才选择和贡献城市。从人口发展的特征上看,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以及分布等特征对产业结构、经济运行质量、资源环境、生活水平等经济发展状况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总的来看,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人口承载能力随着经济发展也显著提升。

(一)人口素质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

全市经济总量显著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305.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613.4亿元,实现了3000亿元、4000亿、5000亿的三个千亿的跨越;人均GDP从2012年的11.5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25.7万元,实现了翻番。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12年的2.4倍,常住人口达到2012年的1.1倍。生产总值虽然与人口增长呈现正相关,但与人口并不是同比例增长,不是人口数量的简单叠加,期间人口素质、人均产出对生产总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图1 20122022年常住人口与GDP增长情况

  1.        人口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

近年来鄂尔多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明显。随着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大量劳动者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流向对文化素质要求较高的二、三产业。从三次产业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变动情况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与其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均呈下降态势。与2012年相比,2022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了4.7个百分点,比经济比重下降快4.3个百分点。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第二产业更多地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从量的扩张更多的向素质提升转变。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比十年前提升2.5个百分点,其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占比最大。第三产业分布面广,且内部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文体娱乐、科学技术等行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第三产业就业空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上升了2.1个百分点,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速度2021年、2022年受疫情影响除外。高素质劳动者的增长改善了鄂尔多斯市经济增长的质量,推动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不断优化,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不断转变。

表1  2012年-2022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比较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2012年

3.9

23.0

60.9

30.0

35.2

47.1

2013年

3.9

23.0

60.6

29.9

35.4

47.1

2014年

3.8

22.3

60.1

29.8

36.1

47.9

2015年

3.6

22.3

59.2

29.8

37.3

47.9

2016年

3.9

22.3

59.0

29.8

37.1

47.9

2017年

3.6

21.4

58.4

29.9

38.0

48.8

2018年

3.5

20.5

57.8

30.3

38.7

49.2

2019年

3.4

19.1

58.0

30.8

38.5

50.1

2020年

3.9

18.3

57.2

30.9

39.0

50.8

2021年

3.2

17.2

65.3

31.0

31.6

51.7

2022年

3.5

18.3

68.9

32.5

27.6

49.2

 

(二)口城乡分布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城镇化进程加快助推产业结构调整

鄂尔多斯市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71.4%提升至2022年的78.1%,十年间城镇化率提升了6.7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就是第一产业人口逐渐向第二和第三产业流动的过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3.9:60.9:35.2调整为2022年的3.5:68.9:27.6。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动全市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及第三产业之和比重增加(2022年疫情影响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

 

图2 鄂尔多斯市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占比情况

2.城镇化水平提升释放消费增长潜力

口在城镇的集聚奠定了以消费驱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将更好释放消费增长潜力。鄂尔多斯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379.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615.6亿元,年均增速为5%。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2%,高于全国和全区1.4和3.0个百分点,保持正增长态势。在全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保持稳定增长。

(三)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人口呈现两头增的态势,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比上升给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带来机遇和挑战。2022年,全市0-14岁人口41.1万人,占总人口的18.7%,占比较全区平均水平高5.4百分点,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6个百分点,少儿人口比重的提升为未来劳动力人口的充足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23.3万人,占10.6%,占比较全区平均水平低4.1百分点,全市2010年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个百分点。全市老年人口比重提升,老年人口占比仍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老年人口比重提升使得总抚养比持续上升,一定程度上对全社会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局面带来阻力,但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成就,大量的养老需求催生智慧养老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同时劳动规模的缩减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倒逼企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技术创新替代劳动力减少,应对劳动力老龄化,从而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内部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看到近十年来,虽然鄂尔多斯市老龄化在加深,但是鄂尔多斯市科技创新在飞速发展,2022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用达到79.1亿元,比2021年增长1.4倍,研发费用增速远高于GDP的增速。

三、促进鄂尔多斯人口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全力招商引资的推动下,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入驻,随着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及投产达效,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会出现较大增长。我市应以人为本,推动人口人力人才协调增长,为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夯实基础持续人才鄂尔多斯的影响力。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吸引力 

要尊重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的客观规律,聚焦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各类人才创业就业,实现人口规模适度扩大和人口结构持续优化。一是培育壮大本土企业,推动产业结构由一煤独大向多业并举转变,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风光氢储车绿色产业链。通过本土产业转型升级,留住本地人口、吸引外人口。二是吸引外地优质企业,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海内外高端产业项目落户,以项目之支撑发展之。进一步吸引中高等技术人才落户。三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打造更具影响力、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全国营商环境优秀城市。每年全国有10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如何发展是他们需要做出的选择,这对于具有未来发展潜力、产业和人才同步重视的三四线城市是机会。多渠道拓宽就业岗位吸引各类人才来创业、就业

(二)积极推进城镇化,围绕都市圈促进人才流入

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印发《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构建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其中包括优化城市功能定位、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促进人口向优势区域集聚三个部分,鄂尔多斯市要利用呼包鄂榆、呼包鄂乌都市圈内发展理念,打造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与周边城市产业协作水平,加强都市圈内企业跨区域合作,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科技产业园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功能。通过建立高铁、城铁、高速公路等多层次交通体系,建立高效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推动具备一定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特色资源的城镇加快发展利用各类平台,输出鄂尔多斯市资源、产业、经济、人文理念,吸引周边城市人力人才流入。

)构建完善教育体系,落实吸引人才的优惠条件

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学校专业设置聚焦产业发展。2022年末,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在校学生2.0万人;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20所,在校学生2.6万人。针对鄂尔多斯市产业发展和高校、高职、中职的当前专业分布,设立与重点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开设与装备制造、能源基地建设相适应的专业,同步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多渠道促进毕业生与企业用工需求的良好对接,建设与我市重点产业规模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工人队伍满足产业发展之需。

贯彻落实好各项人才政策,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鄂尔多斯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鄂尔多斯市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方案》《鄂尔多斯市十百千万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将留人、引人放在首位来考虑。落实好各项人才安居保障政策,强化人才引领驱动战略地位。同时强化平台支撑利用好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平台,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合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发现人才、共用人才、引进人才。

)发展老年康养产业,满足多元养老需求

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使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按照9073养老格局,90%的人选择居家养老,7%的人选择社区养老,3%的人选择机构养老。一方面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完善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内容,采取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相结合的方式,为生活可自理的居家老人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机构养老专业化服务,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公办养老机构,加强对失能老人的养老保障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解决养老难题。 

)构建生育友好社会,助力生育潜能释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议在生育、养育、幼托、教育等方面出台系统性政策,提前谋划,促进鄂尔多斯未来人口的适度增长。一是完善生育政策配套措施,确保生育政策落实到位。保障低龄儿童父母的休假、医疗、公租房分配等生育权益;二是完善生育支持措施,降低家庭在税收、医疗、家庭消费等领域的生育养育成本,减轻育龄家庭生活经济负担;三是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力度,健全学前教育制度,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四是保障女性就业公平,通过弹性工作制、居家办工等多种工作方式为有需要照顾子女的职工提供便利,减轻育龄女性生育顾虑;五是倡导健康积极的婚育观念,营造女性能够兼顾工作和家庭的生育友好型职场,解除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

 

主办: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市党政大楼B座11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477—8588008   蒙ICP备19004020号-1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07号
网站标识码:1506000062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