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一季度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
作者:郝东娜 来源: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时间:2023-04-23 16:42 字号:大中小 ![]() |
消费市场热度攀升 活力涌动 --一季度鄂尔多斯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总基调,切实推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实落细,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向好。一季度接触型、出行类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新型消费模式激发活力。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8亿元,同比增长9.2%。全市消费品市场整体欣欣向荣。 一、消费品市场总体情况 (一)消费市场加快恢复。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8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高于全区0.8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区第4位,增速较同期上升5.6个百分点,较1-2月上升2个百分点。 (二)城镇市场消费支撑有力。分城乡看,一季度城镇消费实现零售额137.5亿元,同比增长9.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6.3亿元,同比增长6.7%。城镇市场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89.4%,为全市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餐费收入增长快于商品零售。分消费形态看,一季度,全市商品零售实现137.9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7%。餐饮业明显回升,一季度餐饮收入实现15.9亿元,同比增长13.3%,占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增速快于商品零售5.4个百分点。 二、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主要特点 限额以上消费市场增稳步向好。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59.8亿元,增长18.2%,较1-2月提高6.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19大类商品中,有17类商品呈正增长,限上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良好。 (一)基本生活类消费韧性十足。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和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2.5%、16.0%和14.6%。居民外出消费活动稳步增加,实体店客流显著回升。一季度,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17.7%。 (二)新型消费较快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应用,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网络购物作为消费市场增长动力源的态势持续巩固。一季度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2.7亿元,同比增长109.7%,拉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1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为5.0%,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 (三)升级类商品零售增势良好。随着市场供给不断优化提升,居民对生活品质化消费的需求逐步增加。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53.8%,书报杂志类同比增长72.3%、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同比增长46.1%、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27.4%。 (四)接触型消费快速增长。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餐饮堂食、电影院等线下消费市场有序恢复,带动相关消费回暖向好,餐饮等接触型消费大幅回升。一季度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完成4.9亿元,同比增长28.2%,较去年同期上升21.5个百分点。外出游人数增多,出行类相关服务消费恢复加快。一季度限额以上住宿业完成营业额1.4亿元,同比增长32.2%,较去年同期上升34.6个百分点。 (五)新能源汽车消费拉动强劲。在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及各类促消费活动的拉动下,汽车销量明显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5.1亿元,同比增长159.0%,拉动全市汽车类增长17.6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的比重为26.2%,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5.5个百分点。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分析 (一)与全国、全区对比。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85.9亿元,同比增长8.4%。全市社零增速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高于全区0.8个百分点。 (二)与各盟市对比。一季度,全市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53.8亿元,总量居全区第4位,同比增长9.2%,增速居全区第4位;增速在全区前三位的,依次是呼市13.4%,阿拉善盟11.1%,乌兰察布10.9%,分别高于我市4.2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 (三)各旗区对比。一季度,从总量看前三位依次是,东胜区57.7亿元、准旗25.7亿元、康巴什20.7亿元。从增速看,依次是康巴什区增长25.9%,增速高于全市16.7个百分点,准旗(9.3%)增速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杭锦旗(9.2%)与全市持平。其他旗区低于全市水平依次是,前旗(7.4%)、伊旗(6.9%)、东胜(6.7%)、鄂旗(6.7%)、达旗(6.6%)、乌审旗(1.5%)。 四、存在问题 (一)消费结构有待升级。目前,全市消费品市场过于依赖汽车、石油及制品等少数类商品,缺乏新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消费热点。一季度汽车类实现商品零售额19.3亿元,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32.3%;石油及制品类实现商品零售额16.6亿元,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27.8%。而消费升级类实现商品零售额仅占限上法人消费品零售额的5.2%,既影响了消费方式的升级,也抑制了消费潜力的释放。 (二)限额以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一是企业配合程度不高。被调查企业普遍存在对税收的担心,以及传统的藏富意识,存在瞒报的现象,甚至拒报。二是数据填报质量不高。由于企业规模小,一般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和健全的财务资料,导致数据填报时缺少原始账册和佐证资料。 (三)消费外流现象较为明显。一是当前全市消费品市场主要停留传统的销售模式,难以满足部分居民对高端商品和优质服务的需求;同时高收入群体大多是选择代购,或者网上购物。二是受市内物价水平、产品供给结构等因素影响,居民到市外消费的情况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交通、通讯及物流条件的改善,电子商务、网络购物规模急速扩大,消费“外溢”现象突出。 五、对策建议 (一)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当前,消费零售渠道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新零售、新业态逆势发展,线上线下渠道加快融合,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有效普及,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直播带货火热。各种新型消费模式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动力,要紧抓新型增长动力,既要发挥政策引导,发展电子商务,形成多功能、多业态的电子商务园区;也要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发展物流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刺激农村消费市场。 (二)释放消费市场潜能。近年来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和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进一步拓宽了消费增长空间和内需市场潜力,要顺势而动,释放消费市场潜能。要健全公共服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促消费活动和消费补贴力度,努力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使需求潜能转变为现实消费;要减税降费,提高养老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多渠道持续增加居民收入。 (三)切实为贸易企业排忧解难。贸易企业零散户小,难以做大做强,特别是经历三年疫情,更是非常艰难。要切实为贸易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提供培训和稳岗补助,组织举办各种促销活动,解决企业举办促销活动遇到的困难,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上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同时也要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会计系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更好地方便企业入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