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砥砺前行 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分析 |
作者:王蕾 来源:综合科(业务) 时间:2018-11-03 00:08 字号:大中小 ![]() |
前三季度,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转型步伐加快,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但经济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仍需重视,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下一步工作重心仍应是坚持稳中求进,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第三产业贡献增强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9.5亿元,居全区第1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6亿元,增长2.4%,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2.4%,比上半年回落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304.8亿元,增长5.9%,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3:52.3:46.4。 第一产业基本平稳,农牧业生产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671.4万亩,较去年增加6.9万亩,粮经饲结构比例调整为56:15:29(预计数)。出栏牲畜315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0.39万吨,禽蛋产量5172吨,奶类产量16.69万吨。第一产业对经济贡献率为0.9%,拉动GDP增长0.04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成为下拉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速比去年同期、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落3.6、2.6和1.5个百分点。二产中工业完成1284.5亿元,增长4.4%,分别较去年同期、一季度、上半年回落2.2、0.7和0.1个百分点;建筑业183.5亿元,下降10%,分别较去年同期、一季度、上半年回落11.2、12.3和10个百分点,成为下拉二产和GDP的主要因素,分别影响二产增速和GDP增速1.4和0.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46.4%,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1.9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增速3.5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8.2%,拉动经济增长2.7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前三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
相关指标走势向好,经济活力有所增强。全市用电量479.4亿度,增长9.7%,高于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全市铁路发送旅客123.8万人次,增长17.3%;发送货物27915万吨,增长10.8%。全市公路客运量481.5万人次,增长11.1%;货运量15894.3万吨,增长8.4%。全市民航旅客吞吐量190.7万人次,增长20.1%;货邮吞吐量6961.1吨,下降19.2%。全市存款余额3728.5亿元,增长12.7%;贷款余额3181.5亿元,增长3.8%。 二、经济质量有所提升,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规上工业产销同增,工业经济效益向好。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较1-8月提高0.1个百分点。9月当月增长5.2%,比8月和6月分别提升0.2和0.6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率达100%,分别高于全区、全国0.6和1.7个百分点。50%的工业产品保持增长态势。其中精甲醇、水泥、PVC、碳化钙等产品产量高于全区该种产品的增长速度;羊绒衫、化肥、钢材等17种产品产量以二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58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今年上半年(8.9%)提升2.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20.4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较今年上半年(9.8%)提升3.5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保持活跃,休闲性消费成为热点。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3.1亿元,同比增长6.9%,与上半年持平。分区域看,乡村市场增长快于城镇,1-9月城镇实现零售额401.4亿元,同比增长6.7%;乡村实现零售额91.7亿元,同比增长8.0%,乡村增速快于城镇增速1.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8.5%、8.3%、9.2%、10.5 %。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稳步提升,全市接待旅游者总人数1275.9万人次,同比增长18.4%,实现旅游总收入373.5亿元,同比增长16.5%。 进出口增长加快,贸易顺差扩大。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64.9亿元,同比增长67.2%,显著高于全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出口总额48.5亿元,同比增长92.9%,进口总额16.39亿元,同比增长20.0%。1-9月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70022万美元,同比增长15.6%。 财政收入领跑全区,税收收入占比提高。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5.1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税收收入262.9亿元,同比增长5.5%,占比达78.5%,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3.5亿元,同比上升0.1%。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前三季度,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67元,增长7.5%;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86元,增长9.3%。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增速1.8个百分点,农牧民增收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三、新旧动能转化加快,转型升级内力增强 新增产品表现亮眼。1-9月,新兴产品较快增长,其中,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69.7万吨,增长146.8%,聚丙烯树脂74.8万吨,增长179.4%,乙二醇22.5万吨,增长71.5%,多晶硅8718728.0 千克,增长92.8%,石墨及碳素制品4万吨, 增长25.2%,光电子器件4670万只,增长25.8%,印制电路板353.5平方米,增长70.3%,电解铝7.6万吨,新能源汽车8849辆。
新增企业拉动增长。截止9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2家,较上年同期和上年12月底均增加15家,企业质量显著提高,增长活力显著增强,新增企业为全市工业增长注入了新动力。1-9月,新增企业实现增加值6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个百分点。新增企业实现利润12.9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1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占比有所提高,超过45%。产内部,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的比例有所提高,分别较去年同期提高0.9、0.4和5.1个百分点。工业内部,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三大门类比重分别为64.2%、21.2%和14.6%,其中,制造业和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比重同比提升4.4个和2.2个百分点,采矿业比重回落6.6个百分点。非煤行业占比达36.1%,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增速12.1%,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7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个百分点。 高技术、战新企业增长加快。其中,高技术产业(统计口径)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7个百分点,高于全区装备制造业增速11.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印制电路板、光电子器件等新产品产量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成效不断显现。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存货产成品总额249.6亿元,同比增长6.8%;应收账款460.1亿元,同比增长6.7%,“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19.1%,较同期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8.6天,同比减少1.5天。资产负债率为57%,比去年同期降低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11.46元,比上半年减少0.15元,减税降费政策成效进一步显现。 四、经济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战新企业占比仍低,盈利能力不足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工业新旧动能持续转换,扶持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我市“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我市高技术产业和战新产业发展状况来看,规模占比较低,盈利能力较弱,成长难度较大,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较小。前三季度,全市4户高技术企业累计完成收入41.9亿元,同比降低1.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收入总额1.6%;受源盛光电大幅亏损的影响,行业整体亏损9.2亿元。39户战略性新兴企业累计完成收入168.6亿元,同比增长9.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收入总额6.3%;受新长江矿业、国电晶阳等企业亏损影响,全行业盈利1.2亿元,同比下降70.7% (二)亿元以上项目减少,投资增长乏力 投资额与项目数量增速同时大幅回落,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大幅下滑,直接影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进度。一是亿元以上项目减少。今年1-9月,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下降45.5%,新建和续建亿元以上项目219个,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3个,同比下降9.5%,140个亿元项目已经完成计划总投资的50%以上,占全部亿元项目的63.6%,亿元以上项目的减少和现有项目进入尾声严重影响我市投资后劲。二是民间投资信心不足。前三季度,民间投资下降49.6%,同比回落70.4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降幅大12个百分点。二是重大项目支撑作用减弱。三是资金到位日趋紧张。资金是支撑和保障投资建设的基本要素,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本年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1%,其中,国内贷款到位资金同比下降60.2%,其他资金来源到位同比下降18.3%。 (三)金融信贷趋紧,企业融资困难 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81.50亿元,同比增长3.8%,低于全区平均增速0.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728.5亿元,同比增长12.7%。存贷差达到547亿元,显著高于历年水平。企业贷款中,大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呈放缓态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金融风险防控压力较大、政府债务管理趋严,实体经济对信贷资源吸附力下降,进而对信贷投放产生较大影响。 五、相关建议
一是进一步推进存量企业产能释放。1-9月,全市402户规模以上工业中产值保持增长的有200户,这其中还有很多企业产能没有完全释放,需要部门、旗区和企业共同努力,开拓市场、释放产能,不断增加企业产出,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停产、减产企业运行监控。1-9月,受环保督察、资源枯竭、征地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全市产值下降的企业有169户,占规模以上工业户数的42%,产值同比减少291.5亿元,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个百分点,对这些企业要逐户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和措施,帮助这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或增产,力促企业提质增效,减缓关停减企业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程度,着力通过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拉动经济增长,确保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转型创新发展。 (二)坚持转型发展,对标高质量发展 一是稳住主导行业。稳增长必须先稳住主导行业,要重点关注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关注煤炭价格变动趋势,特别是骨干企业状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减小煤炭价格波动对相关行业发展的影响。二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在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市新兴产业虽然增长加快,但仍存在体量小、技术水平低、盈利能力差等问题。要积极培育适合本地发展的新行业、新企业。长期跟踪企业的成长,给予必要支持,及时发现问题。三是以环保倒逼转型。要以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压态势为契机,以能耗双控为前提,以环保倒逼工业转型。要在整治过程中着力扶持发展一些经营质量效益优、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企业,持续推进全市传统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推动清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加速形成,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速推进经济向绿色高效方向转变。 (三)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投资仍然是拉动我市经济后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各部门要通力配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重点引入一些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向上沟通争取国家政策倾斜,重发发挥我市综合能源输出基地的优势。二是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吸引社会资金向实体经济聚集投放,向适合本地、充分发挥我市优势的潜力行业投放,培植发展新动能。三是加强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的监管,积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未立项的及时立项,未办理相关手续的尽快办理,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四是加强部门联系,对已开工未入库项目,督促项目单位尽快完善相关手续,确保新开工项目及时入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