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网站无障碍 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统计资料 机关党建 数据鄂尔多斯
 
"苏常经验"对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的启示
作者:康雅惠  来源: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时间:2023-06-19 10:07  

字号:

    保存
  

  苏州市、常州市是全国经济强市、长三角地区重要工业城市,经济总量分别位居全国百强城市第六位和第二十五位,其发展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近期,我局专门赴苏州、常州进行实地调研,就工业经济情况与苏州、常州进行比较分析,形成报告如下:

  一、产业结构比较

  (一)从产业构成看

  苏州、常州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相近,经济发展呈现二三产业两轮驱动的结构特征。鄂尔多斯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第二产业占比最大,分别高于苏州20.8百分点、常州20.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占比高于苏州0.8个百分点,高于常州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低于苏州23.5个百分点,低于常州21.8个百分点。

  1  2022年鄂尔多斯与苏州、常州产业结构比较

  单位:%

  

  (二)工业占比

  2018年以来鄂尔多斯与苏州GDP的总量差距总体呈不断扩大趋势,至2022苏州领先鄂尔多斯18344.9亿元。2018-2020年,鄂尔多斯与常州GDP总量差距逐年扩大,但从2021年开始差距逐年缩小,2022年常州领先鄂尔多斯3936.7亿元,差距较上年减少150.8亿元。从近五年工业占GDP比重来看,鄂尔多斯工业立市特征明显,工业占比均保持在五成以上水平,2022年达到最高值64%。苏州、常州二三产业并驾齐驱,工业占比维持在40%-45%区间。

  表1 2018年以来鄂尔多斯与苏州、常州GDP总量与工业占比情况

  

单位:亿元、%


  )从发展速度看

  2018-2019,三地全部工业增速相对稳定2020年受疫情影响,工业增速整体回落,鄂尔多斯降幅较大,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2021年,在国家稳经济大盘等一揽子政策的驱动下,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三地工业增速探底回升。2022年,受国际局势变化的超预期影响,制造业遭受冲击较大,苏州、常州经济增速放慢,鄂尔多斯反超苏州5百分点、常州0.8个百分点。 

  2  2018年以来鄂尔多斯与苏州、常州全部工业增速比较

  单位:%

  

  二、工业经济比较

  (一)企业数量

  2022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覆盖35个大类行业,共计企业12530家,较上年增加37家。常州规模以上工业覆盖33个大类行业,共计企业5707家,较上年增加567家。鄂尔多斯规模以上工业覆盖30个大类行业,共计企业535家,较上年增加54

  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最多,鄂尔多斯仅占苏州企业数量的5%常州2022工业企业规入统工作成效显著,值得鄂尔多斯借鉴。

  (二)从主要指标看

  2022年,常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高于鄂尔多斯0.8个百分点,苏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低于鄂尔多斯6个百分点。

  2022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营业收入44769.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384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常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营业收入16499.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39.7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7%。鄂尔多斯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营业收入8002.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444.9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0.6%,分别高于苏州25.6个百分点、常州24.9个百分点。以苏州18%、常州49%的收入总量创造了高于苏、常二州的利润总额,能源工业贡献卓著

  3  2022年鄂尔多斯与苏州、常州主要指标比较

  单位:亿元,%

  

  从产业优势

  1.制造业大市——苏州

  制造业一直是苏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其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善,“电装生先”四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已具备国内领先的规模优势

  电:2022年,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2819.7亿元,同比增长6.2%。规模以上企业1374 家,上市企业72家。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较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家,布局建设了27家新型研发机构、38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

  装:装备制造业作为苏州的传统优势项目,拥有汽车整车、电子及零部件、智能车联网、机器人及数控机床和新能源四个千亿级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崛起,电梯产业跻身全国前列2022年完成13777.4 亿元,同比增长7.9%。现有企业超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36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02家,上市企业54家。

  生: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焦点赛道,拥有高端医疗器械一个千亿级产业,创新药物产业位于全国前列,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了苏州重点发展的“一号产业”,与北京、 上海、广州、 深圳同处于全国第一方阵。2022年完成2188亿元,同比增长5%。现有企业超38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69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9家,上市企业32家,入围中国医工百强企业2家。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先:先进材料产业是苏州又一个万亿级产业,2022年完成产值1057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878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21家,上市企业55 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3家。拥有纳米新材料、 先进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功能纤维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拥有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等多个先进材料产业重大创新载体,集聚了93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人才,列四大重点产业首位。

  2.新能源之都——常州

  常州作为工业明星城市,拥有国内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以动力锂电池、整车制造为核心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均已形成规模优势,新能源相关产业“狂飙”不仅有力带动了工业增加值的稳步增长,也弥补了其他产业利润下降带来的损失。2022年产值突破5000亿元,新能源整车产量占江苏的“半壁江山”,产业集聚度全国第5。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40.8%、223.0%和29.2%,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达61.2%、26.2%和14.8%成为常州市工业复苏的重要支撑

  新能源汽车“常州制造”在新能源汽车业几乎所有主要细分产业均具领跑优势从动力锂电池关键材料、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组装,到充电装备制造,常州企业在产业链的几乎所有重要环节都已具备先进制造能力,产能规模、成本水平和产品质量居国内第一线。动力锂电池是电动汽车中价值最高的关键部件,也是常州新能源汽车业的关键起点、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催化剂。常州动力锂电池产能居国内城市之首,且拥有完整产业链,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全球龙头电池企业均在常州建设了大规模的先进制造基地。

  光伏:如果说世界光伏看中国,那么,中国光伏就看江苏常州。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等新能源设备产销高速增长,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开了常州工业升级发展的全新空间。2022年,常州伏产业实现产值1065亿元,同比增长29.2%,光伏组件产量达到26.07GW,产能达到41.3GW,产量接近全国的十分之一。涌现出以天合光能、亿晶光电为龙头的一大批龙头企业,配套企业中,不仅拥有亚顿的光伏玻璃、裕兴薄膜的背板薄膜、回天新材的背板,还有斯威克和百佳年代的封装胶膜、聚和新材的低温银浆、晖朗电子的接线盒、永科技的光伏边框等集聚了光伏产业9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涵盖除硅料外的所有生产制造环节。

  ()从增长动能看

  苏州、常州科创水平较好,为工业发展提供不竭动能。2022年苏州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31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3473家,首次位列全国第四。累计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3万家,发明专利授权量比上年增长40.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0.94件,比上年末增加14.03件。常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680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9554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常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达32家,保持江苏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一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9年位居江苏第一。2022年,在“科创中国”平台的总榜排名,常州位列全国65家试点城市第五。

  鄂尔多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常二州之所以能够从经济发展的“追随者”成功转变为“领跑者”,关键得益于他们经济家底厚、产业门类全、创新能力强,在面对外部风险冲击时,能够较好抵御波动。从其发展经验看,对鄂尔多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如下启示

  启示坚持工业立市,赋能“鄂尔多斯造”融合发展

  2022年,鄂尔多斯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1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5.7%,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总量比重仅为13.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不足和运输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制造业发展受阻,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1.8%,低于采矿业44.4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及供应业48.6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低迷,一方面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阻力另一方面,由于能源工业占比过高,我工业经济将严重受制于能源市场和能源价格波动,不利于工业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鄂尔多斯煤而建,依煤而兴,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煤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结构。市委、政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传统产业高端方向延伸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优势,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向绿色、低碳转型。要继续围绕“再造一个鄂尔多斯工业”的目标,加快构筑多能互补、多业并进、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加速产业融合,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嫁接新动能,催生、蜕变出一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型鼓励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促进装备产品和技术向高端化、高品质、高附加值升级,有序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从低端到高端、初、粗”到“专、精、特、新”产品制造的转变。

  启示二坚持绿色导向,探索“鄂尔多斯工业”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鄂尔多斯市委、政府主动作为,致力冲破“资源诅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锻造高质量发展的“钢筋铁骨”以“绿”为要,向“新”出发,驭风而上、逐光而行,下大力气扶持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着力优化新能源供给,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加法,以产业转型为引领,持续做好“链”上功夫,以世界、中国、民营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为主攻方向,引进一批基地型、规模型绿色产业链项目推进风光资源开发、产业链延伸配套和场景运用拓展,全力打造“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下大力气提高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盈利水平,重点扶持远景晶科技规模以上企业提质增效,尽快形成规模效应。推进隆基上汽红岩、协捷氢科技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入库建成国家重要的绿色能源供应基地提供重要支撑。

  启示三:坚持育大培新,聚焦“鄂尔多斯企业”达入库

  2022,常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较上年增加567家,领先鄂尔多斯513家,规模企业培育工作成效显著“升规入库”企业增多,一方面反映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反映政府服务到位、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推进工业企业培育工作,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基本盘打造鄂尔多斯工业升级版意义重大。统计、工信发改和税务等部门,建立健全联动、沟通机制,探索部门之间数据互换、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寻求基本单位名录库与其他部门数据同步更新。通过部门间的数据比对,不断提升源头后备力量来源。制定支持、激励企业“入库列统”的配套政策,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配套政策的宣传引导,不断激发市场“个转企”“产转法”“小转规”的内生动力,为企业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培育服务,激发主动入库列统的意愿。

  启示四:坚持科技创新,增添“鄂尔多斯发展内生动力

  加速创新资源集聚发展。突出市场化和产业化导向,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通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推动平台间错位互补发展格局的形成,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及人才集聚。树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标杆,遴选创新能力强、规模水平高、成长速度快的标杆高新技术企业,示范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企业技术需求进行摸底,建设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库,及时提供供需对接服务。建立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建设人才大数据库,构建统一的“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精准引才用才,加速人才集聚。

  启示五:坚持优化环境,聚力“鄂尔多斯营商环境”品牌塑造

  苏州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坚持用户思维,注重客户体验。一句“不要我觉得,只要你觉得”,用最活泼,最直白,也最具传播力的方式表达了苏州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企业,推动由“以审批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变。学以致用,鄂尔多斯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在具体举措上,要围绕投融资、项目申报、企业认定、知识产权等事项开展“代办制”服务,打通政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学习苏州打造涉企政策“一网清”,建立服务企业沙龙、微信群、信息直报等创新机制,企业家的意见、诉求,决策层可以“听得到”“看得到”“办得到”,以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集聚人气、财气。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鄂尔多斯只有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完善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便利开放的经商条件,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康雅惠)  

主办: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市党政大楼B座11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477—8588008   蒙ICP备19004020号-1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07号
网站标识码:1506000062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