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看鄂尔多斯青年 让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
作者:王慧敏 来源: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时间:2023-05-06 09:26 字号:大中小 ![]() |
“数”看鄂尔多斯青年 让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寄语广大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随着鄂尔多斯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前所未有的政策力度、投入强度、暖心温度,全面塑造人才集聚、创新策源、产业迭代的新优势,鄂尔多斯市青年人口城镇化加快推进,青年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对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七人普”数据显示,鄂尔多斯市常住人口中,14-35岁青年人口58.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27.3%,高于同期自治区青年人口1.7个百分点。 从性别构成看,鄂尔多斯市青年人口中,男性32.2万人,占青年人口比重为54.6%;女性26.7万人,占青年人口比重为45.4%;青年人口性别比(女性为100)120.7。同期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115.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53.6%;女性99.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6.4%;常住人口性别比115.7。青年人口性别比高于同期常住人口性别比5.0个百分点,青年人性别构成差异更为显著。 从城镇化水平看,鄂尔多斯市青年人口居住城镇49.6万人,居住乡村9.2万人,分别占全市城乡人口的29.8%和18.9%。伴随着鄂尔多斯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青年人口城镇化水平也由“六人普”的77.0%上升至“七人普”的84.4%。全市青年人口城镇化率水平高于同期自治区7.8个百分点,且比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总体水平高6.9个百分点。 从受教育程度状况看,鄂尔多斯青年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历结构显著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更加重视教育发展,不断普及基础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推动人口素质提高。从“七人普”数据情况看,全市青年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9.1万人,高中13.3万人,初中14.1万人,小学2.2万人,学前教育及以下0.2万人,占青年人口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9.4%、22.5%、24.0%、3.7%和0.4%。与“六人普”相比,全市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增加7.8万人,占比提高27.1个百分点,其中大专及以上由15.8万人增至29.1万人,占比提高2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拥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分别减少20.8万人和4.9万人,占比分别下降21.3和5.4个百分点。 从就业状况看,当下青年群体的就业观念、生存习惯已经发生诸多改变,就业方向更为多元化。根据“七人普”数据显示,全市16-34岁青年从业人员就业人数前三位的行业为采矿业、制造业和批发和零售业;青年从业人员占比较“六人普”提升最多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升5.4个百分点),教育业(提升4.9个百分点)和制造业(提升4.2个百分点);从就业青年性别看,16-34岁男性就业青年人数是女性的1.8倍,可见全市男性从业青年明显多于女性。 从青年人口婚姻状况看,全市青年婚姻状况持续稳定,根据“七人普”数据,鄂尔多斯15-35岁青年人口中,未婚占比13.6%、有配偶占比80.2%、离婚占比2.3%、丧偶占比3.8%。与同期全区相比较,鄂尔多斯青年除离婚比例与全区平均水平较为接近以外,有配偶占比高4.0个百分点,未婚占比低1.5个百分点,丧偶比例低2.0个百分点。鄂尔多斯市平均初婚年龄由“六人普”的23.4岁上升至“七人普”的24.3岁,平均初婚年龄较六人普”推迟0.9岁。随着年轻人受教育年份延长,婚姻观念转变,青年人口初婚年龄明显推迟,在2020年结婚人口中平均初婚年龄为28.7岁,与2010年结婚人口平均初婚年龄的25.5岁相比,初婚年龄推迟3.2岁。 朝气蓬勃的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五四”热血淌过百岁光阴,依旧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们的血脉中涌动。对青春最好的致敬,是在奋斗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愿鄂尔多斯当代新青年持续发扬五四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在学习中增长专业知识、锤炼坚毅品格,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的青春力量。 (备注:本文中的青年人口年龄范围主要是14-35周岁,参照《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中的年龄范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