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网站无障碍 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统计资料 机关党建 数据鄂尔多斯
 
提升我市服务业的统计分析
作者:杨键军 燕晓琴  来源:财贸科  时间:2021-12-31 10:59  

字号:

    保存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服务业是鄂尔多斯产业体系的短板,无论在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方面都需要补课。鄂尔多斯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以服务业升级优化产业体系”的工作任务,给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本文从统计视角入手,分析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存在差距的原因提出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建议。

    一、发展现状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三产业即服务业,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近三年,全市服务业占GDP比重不足40%。全市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2020年,全国服务业比例为54.5%;全区服务业比例为48.8%;全市服务业结构比例为39.4%,低于全国15.1个百分点,低于全区9.4个百分点。

    (一)鄂尔多斯市服务业发展和构成

    202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9.48亿元,增长1.3%,高于GDP增速4.2个百分点。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2020年全市服务业发展中,14个行业中比重超10%的行业依次是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房地产业。增加值超200亿元是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8.2%、16.3%。服务业的三分之一来源于这两行业详见下表

2020年全市第三产业发展及构成情况

指标

总量(亿元)

比重(%)

增速%

第三产业增加值

1392.48

100.0

1.3

批发和零售业

226.53

16.3

-2.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54.13

18.2

-2.1

住宿和餐饮业

58.11

4.2

-11.9

金融业

125.24

9.0

-2.6

房地产业

146.56

10.5

9.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3.45

6.0

11.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9.99

3.6

-1.0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

47.71

3.4

-6.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57.02

4.1

12.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4.57

1.0

-26.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05

0.5

-10.8

教育

84.76

6.1

8.2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0.55

5.8

9.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54.32

11.1

9.0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85号,)要求,(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国家统计局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确定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的范围。生产性服务业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占到服务业经济总量近60%。在生产性服务业中80%源于煤炭的运销(属批发业和交通运输业)。生活性服务业为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服务活动。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占到服务业经济总量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来源于生活性服务业中的零售业和餐饮业。

    (二)鄂尔多斯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对比

    1、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对比

    近三年来,在GDP中,全市第一产业比重保持在4%以下,第二产业比重57%左右,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39%左右。2020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3.8:56.8:39.4。

近三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对比

 

 

 

单位:%

指标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第一产业

3.5

3.5

3.8

第二产业

57.8

58.0

56.8

第三产业

38.7

38.5

39.4

 

    2、与周边地区服务业发展及构成对比

    全市服务业总量和结构比例均高于榆林,但低于包头。2020年,鄂尔多斯服务业增加值1392亿元,榆林1262亿元,包头1529亿元;鄂尔多斯服务业结构比例39.4%,榆林30.8%,包头54.9%。与榆林相比,优势在于住宿餐饮、房地产。鄂尔多斯与包头相比,优势在于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三市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对比详见下表

 

2020年三市服务发展及构成情况

指 标

增加值(亿元)

产业结构(%)

增长速度(%)

榆林

鄂尔

多斯

包头

榆林

鄂尔

多斯

包头

榆林

鄂尔

多斯

包头

服务业增加值

1262

1392

1529

100.0

100.0

100.0

2.6

1.3

-1.8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

235

227

362

18.6

16.3

23.7

-0.2

-2.8

-4.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97

254

228

23.6

18.2

14.9

8.4

-2.1

-2.7

 住宿和餐饮业

25

58

52

2.0

4.2

3.4

-11.7

-11.9

-19.0

       金融业

139

125

131

11.0

9.0

8.6

4.4

-2.6

3.1

       房地产业

105

147

194

8.3

10.5

12.7

9.4

9.5

0.1

    (三)服务业统计工作现状

    服务业统计数据来源于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体),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多、包含种类多、经营规模较小、发展灵活多变导致服务业统计工作难度比较大。普查年份,举全国之力,进行全面统计;常规年份,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平台进行统计。

    1、三市“四经普”服务业市场主体对比

    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2018年)数据显示:服务业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体)数量占全二产和三产市场主体数量普遍较高。从企业数量来看,服务业企业占全部企业(二产和三产)数量比重,全国为77.5%、全区80.4%、鄂尔多斯77.0%、榆林82.0%、包头82.6%。个体户数量来看服务业个体经营户占全部个体户数量比重,全国为87.1%、全区94.2%,鄂尔多斯93.1%。榆林83.6%,包头94.7%。

三市服务业企业与个体户数量对比(2018年四经普)

 

法人单位数量(个)

个体经营户数量(个)

榆林

鄂尔多斯

包头

榆林

鄂尔多斯

包头

服务业

40846

27462

35214

139391

98578

129757

批发和零售业

14913

10114

15408

60425

47957

6225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715

1562

1531

34329

12896

29397

住宿和餐饮业

564

452

583

22280

17549

1567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707

544

1288

706

408

108

金融业

149

183

188

-

-

-

房地产业

991

1167

1579

108

147

62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607

4336

4958

2347

2581

203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501

1366

1640

233

220

19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46

596

386

55

16

1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093

785

1158

14734

13138

14291

教育

2355

1058

1189

1078

1273

883

卫生和社会工作

1186

463

597

1325

913

130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928

835

822

1545

1116

855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8771

3186

2998

     -

-

-

    鄂尔多斯服务业市场主体少于包头、榆林。从三市服务业市场主体(企业个体)数量对比来看,全市均少于榆林、包头。企业对比:鄂尔多斯企业单位数2.7万,少于榆林1.3万,少于包头0.7万;在企业数量中占比前三的是都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数量鄂尔多斯1万户,小于榆林0.4万户,小于包头0.5万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数量三市都不足5000户,但鄂尔多斯均小于榆林和包头。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企业数量鄂尔多斯3186户,少于榆林5585户,多于包头188户。个体户对比:鄂尔多斯个体经营户9.8万,少于榆林4.1万、少于包头3.1万。在个体户中占比前三的均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是鄂尔多斯弱势行业。2020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低于包头和榆林;个体经营户数量少于两市,全市4.8万户,小于榆林1.2万户,小于包头1.4万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鄂尔多斯优势不优行业。2020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高于包头,低于榆林;个体经营户数量少于两市,全市1.3万户,榆林是鄂尔多斯的2.7倍,包头是鄂尔多斯的2.3倍。住宿和餐饮业是鄂尔多斯的优势行业。2020年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高于包头和榆林;而个体经营户全市1.7万户,少于榆林0.5万户,高于包头0.2万户。

    2、规上服务业纳入统计情况

    从目前的统计制度来看,规上服务业纳入统计标准不同: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行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住宿餐饮业年营业收入200万元。达到标准方可纳入统计联网直报数据库。目前,榆林、包头规上服务业纳入统计的企业均多于鄂尔多斯鄂尔多斯723户,榆林931户,包头949户。

    二、差距分析

    鄂尔多斯和榆林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同作为呼包鄂榆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包头却发展相对较好。2020年,鄂尔多斯39.4%)和榆林(30.8%)的服务业结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5%),包头(54.9%)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鄂尔多斯与榆林产业结构相似,鄂尔多斯高于榆林8.6个百分点。鄂尔多斯服务业与包头存在较大差距,相差15.5个百分点。与包头存在差距原因,有地域、人口、市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政策、收入、统计方法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简要分析如下:

    1.地域与人口差异影响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地域面积8.6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5.36万人,是新型现代化工业城市。包头地处内蒙古中部,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沿黄经济带的腹地,地域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0.9万人,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老工业基地,也是历史悠久的商贸集散地。榆林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北与鄂尔多斯相连,地域面积4.3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2.48万人,与鄂尔多斯经济结构相似,是典型的能源型城市。

    鄂尔多斯地广人稀,人口密度24.8人/平方公里;包头人口密度97.4人/平方公里,是鄂尔多斯4倍榆林人口密度83.1人/平方公里,是鄂尔多斯3.4人口密度对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呈正相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也呈正相关这也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包头(988亿元)、榆林(654.3亿元)大于鄂尔多斯565亿元)的原因之一。

    2.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体)数量差异较大

    鄂尔多斯服务业市场主体不及包头。四经普数据显示:鄂尔多斯服务业商户126040个,包头商户164971户,市场主体鄂尔多斯比包头少38931户。在服务业中,鄂尔多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户占总数量的57.5%,包头占到65.8%。仅这两个行业包头比鄂尔多斯多出3.6万户。主要集中体现在个体运输车辆。

    鄂尔多斯服务业市场主体与榆林相差更大。四经普数据显示:鄂尔多斯服务业商户比榆林少54197户榆林商户180237户。鄂尔多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户占总数量的比重低于榆林4.3个百分点,榆林占到61.8%。仅这两个行业榆林比鄂尔多斯多出3.9万户。同样差异集中体现在个体运输车辆。

    3.生产性服务业中煤炭运销作用发挥不充分。

    鄂尔多斯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产、运、销产业链创造的价值占GDP的半壁江山。同样煤炭运销也是鄂尔多斯服务发展的支柱行业。煤炭产业链(包括煤电、煤化工、煤炭运销)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47%。其中煤炭占经济的直接比例33%。煤炭供应链(煤炭运销)占经济的比例仅10%。6.8亿吨煤炭的贸易物流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也是鄂尔多斯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主因。煤炭运销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在全市2.6万户贸易物流企业和3万辆煤炭运输车辆,创造的价值仅占全市服务业比重30%,经测算5万辆煤炭运输车辆创造的价值流失。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大市不相称.

    4.货运车辆注册流失导致运输业发展滞后

    与包头对比,鄂尔多斯注册的货运车辆数少、货运总吨位低,导致公路运输业发展滞后。鄂尔多斯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工业品产销量占到全区的半壁江山,全市货物运输行业的发展却与其不相适应,没有形成在数量和规模上相应的运输物流企业。这与鄂尔多斯工业发展规模水平、交通区位优势、工业品主要输出基地是极不相称的,以包头为例,近几年来,鄂尔多斯工业品产量和销售量在全区的比重均超过50%,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却分别仅占全区的8%和9%,而包头工业品产销量占全区比重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在全区占比分别15%和23%,均大于鄂尔多斯,这说明包头货运业发展水平高。

    5.高房价对生活性服务业形成挤压

    生活性服务业主要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领域宽、范围广,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然而高房价是一把双刃剑给经济带来了繁荣的同时也让老百姓变得节俭起来了对于中低收入群体而言,购房支出为家庭最大一笔支出,房价快速上涨势必增加刚性支出压力,消费者无疑会减少其他消费支出,这对居民其他消费形成挤压效应。即使是高收入群体,房价快速上涨成为家庭理财投资的机遇,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消费领域则对当地消费和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近三年来,鄂尔多斯房价出现大幅上涨,平均房价上了3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商品房销售均价超过6000/平方米,特别是核心城区学区房每平米达到1万元以上。房价持续上涨引起社会生活成本普遍提高,高房价已经透支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6. 税费是制约企业入统积极性不高的主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度“先库,后”的原则要求,从企业进库、审批、起报开始,数据的获取、审核、评估等业务工作都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以便得出准确、全面、客观的地方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从全国来说服务业商户(企业、个体)入统积极性普遍不高。企业、个体户入库意愿不强的原因有四个。一是怕增加税收。为了合理规避税费,缩减经营成本,企业不愿突破小规模纳税人的收入底线(例如,零售行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后,将视为一般纳税人)。按照《统计法》规定,纳入统计报表报送企业要如实填报报表企业如实填报了又担心税务部门追缴漏税,不如实填报怕被统计部门查处。二是商户受“财不露富”思想观念的影响,不愿如实暴露自己的真实收入三是服务业企业、个体户财务数据不规范。服务业企业规模小,企业财务不规范。企业入库申报涉及的资料多,标准要求高,审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进而影响这部分不规范企业纳入统计。四是企业怕增加工作量。统计制度规定,上规入库的企业,需上报定期统计报表(月报)和年度统计报表(年报)到统计部门,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工作量。企业认为报送统计报表是一种负担,对统计理解不配合,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三、对策建议

    针对鄂尔多斯服务业优势行业(批发、交通、住餐)存在的差距及原因分析。以煤炭销售和运输为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的切入点,加强对全市公路运输行业堵漏增收工作,重塑煤炭供应链,鼓励发展煤炭运销新业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良性互动发展。以旅游业为增长点,推进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赋能传统旅游业态转型升级,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以统计自我革新为着力点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打破常规、主动作为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面向全国的物联网供应链,建设全国数字煤炭集散中心,做大做强全市生产性服务业

    煤炭运销是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顶梁柱,我们需变革传统煤炭产业流通渠道,推动煤炭运销转型升级,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借鉴“网络货运”平台先进案例,整体统筹规划,向快递行业取经,建立“黑出白进”(黑出指黑色煤炭运出去,白进指运回生产生活所需物资)运销平台,解决煤炭运输空载率较高的问题,降低煤炭运销企业经营成本;打通产业链各环节,打造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商品集散中心。同时弥补全市消费品市场有效供给不足,解决居民消费外移现象,带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

    1、多部门合力促进运输车辆的就地注册登记

    税务、财政、交管、运管多部门合力,鼓励全市外流注册车辆转户回到鄂尔多斯;吸引更多外籍货运车辆在鄂尔多斯落户或转户,一是简化下户年检手续,缩短检车时间。二是对全市生产企业成立运输公司并在当地纳税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三是对外籍车辆在鄂尔多斯发生货运业务,并在鄂尔多斯缴纳货运税费的个体运输户给予资金奖励。四是对突出贡献运输公司和个体运输户给予资金奖励。五是出台鄂尔多斯网络货运方面的税收政策,合规合理降低税率,吸引更多运输车辆在鄂尔多斯注册登记,稳定运输市场

    2、鼓励煤炭销售运输企业整合升级成长壮大

    抓好煤炭供应链这个着力点,通过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竞争力,守好优势、布局长远,打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一是培育壮大本地煤炭服务业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关联产业协同发展,为提高“鄂尔多斯煤”品牌知名度、国内国际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价值提供战略服务。二是支持鼓励工业企业融合发展货运物流业。鼓励工业企业,特别是在大中型骨干企业,从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中分离发展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实体,培植企业新的增长点三是整合中小煤炭企业运销资源力量,形成运销合力。整合集、疏、运全产业链,重点围绕“鄂尔多斯煤”仓储、运输、物流服务等各个环节,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促进全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3、积极支持网络货运煤炭物流新业态的发展

    网络货运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分配货物和规划路线,实现了货与车的无缝衔接,提高了车辆利用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全市要以“互联网+物流”为新模式,重塑煤炭供应链,培育灵活、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新模式。整合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社会资源,形成巨大运销合力,推动全市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建议以大型企业和初具网络货运规模的企业牵头建立鄂尔多斯无车承运(网络货运)平台。最终形成物流产业全链条的集聚区,逐步实现该产业链条延伸和煤炭产品交易智能化流通等多赢局面。

    (二)以旅游业为增长点,推进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群,是综合性行业,涉及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其中有旅游交通客运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三大支柱。旅游业是鄂尔多斯的优势产业与周边地区相比,住宿餐饮也是我们的优势行业。凭借全市良好的生态环境、雄厚的经济实力、厚重的蒙元特色文化,积极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赋能传统旅游业态转型升级,形成新增长点和增长极。

    1、“文旅融合”发展创造旅游业新局面

    旅游产业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融合发展的关键是文旅一体。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强化各类旅游企业与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对接需求、盘活存量、创新业态和提升服务等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实现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成吉思汗陵和响沙湾5A级旅游景区,提升打造一批兼具蒙源特色、草原文化内涵和服务品质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培育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衍生产业链,创造新价值,推动传统旅游从单纯的“观山看水”向在旅游过程中获取知识和体验生活方向转变,赋能传统旅游业态转型升级。

    2、“产业融合”迈进旅游业新领域

    在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以传统观光游览为主要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未来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将向跨界融合的纵深方向迈进。2019年,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民政部等各部委陆续发文,鼓励支持交通、体育、养老、健康、教育等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在消费、用地、金融等方面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特别是作为鄂尔多斯的优势产业,住宿餐饮要开启“全住宿新餐饮”时代。全市需积极创建绿色酒店,推进绿色酒店营销行动,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低碳环保、诚信经营的消费需求;积极发展文化主题酒店,引领酒店业特色化品质化转型,满足消费者对特色、体验、尝新的消费需求。新餐饮时代全市要积极推进单品餐饮连锁、早餐、快餐、团餐、特色小吃、商场餐饮、甜品店、咖啡店等业态发展,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日常餐饮需求;积极推进特色美食乡镇、特色美食街区、婚庆喜宴、文化餐饮、健康养生等业态快速发展。为促进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3、“休闲度假”抓住旅游业发展新机遇

    品质提升是任何一个产业永恒的话题。休闲度假作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从中国老百姓的“调味盐”变成生活常态和“刚需”。新冠肺炎疫情在对全球旅游业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以休闲度假为代表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跨越发展和创新变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休闲度假”作为高频次、低密度的消费方式,正在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发展的“定心丸”和“基本盘”,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旅游业转型的“引爆点”和“先行者”,并将在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全市要抓住“休闲度”新机遇,推进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赋能传统旅游业态转型升级。

    (三)发挥统计职能,真实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助推服务业提质增效

    统计数据来源于企业联网直报,企业入一直是统计部门的一项核心工作,所以要实现高质量完成“上规入库”,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势必要打破常规,主动作为。

    1、建立“上规入库”企业动态后备库。将具有一定规模、符合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服务业企业及个体纳入后备库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协调帮助企业融资,优先安排商务领域相关扶持项目;指导、帮助企业规范财务核算;鼓励有条件的连锁企业、购物中心实行统一会计决算;鼓励大型生产企业、平台服务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成立销售公司或供应链公司进行专业采购销售;引进各类大型电商当地注册;

降低门槛,引导支持个体运输车辆当地注册;鼓励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以地域、行业等形式组建联合企业或集团总部。

    2、部门联动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建立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对各部门工作进度进行定期汇总互相配合,积极推进。对服务业相关部门进行规入库培训,明确企业入库标准、申报材料、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确保让营业状态优、发展前景好、配合程度高的企业纳入统计范畴。其次对各职能部门行业主管单位进行深入剖析,对部门提供的企业名单进行详细调查,进一步划分行业和规模。最后要宣传落实好《鄂尔多斯市现代服务业升级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合力抓好规上企业入库工作。将全年目标任务向旗县区进行分解落实,每月跟踪调度,夯实地区责任,强化调度考核,力争完成目标任务。

    3、奖惩并举,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为发挥规上服务业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借鉴青岛和包头激励措施建议出台服务业企业入统的激励措施。以统计数据为基准对新增服务业企业入统进行奖励激励全市服务业企业“个转企”和“小升规”。凡是当年被批准认定为新增入统服务企业和“个转企”(大个体)的法人企业,除优先享受企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优先安排企业发展引导资金外,给予资金奖励。奖励企业入统的同时要提高现有在库企业统计数据质。对全市现有900多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进行业务培训和统计法宣传。培育企业建立“诚信统计光荣、虚假统计可耻”的理念对依法独立真实报送统计资料的服务业企业给予表扬和奖励,对置国家统计法律法规于不顾,虚报、瞒报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违法违规企业进行依法惩处

主办: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市党政大楼B座11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477—8588008   蒙ICP备19004020号-1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07号
网站标识码:1506000062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