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网站无障碍 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统计资料 机关党建 数据鄂尔多斯
 
产业转型促发展 奋楫笃行启新局
作者:  来源:东胜区统计局  时间:2022-03-01 16:44  

字号:

    保存
 产业转型促发展 奋楫笃行启新局

——东胜区第三产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统计局

2022年1月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城市价值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吸纳和增加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新世纪以来,东胜区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整体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群体,但仍存在内部结构发展不均衡,新兴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等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东胜区第三产业总体情况、内部结构以及对就业和税收的贡献等角度出发,通过与一线城市、全国百强区及相邻城市的对比,分析东胜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东胜区第三产业长效协调发展。

一、东胜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一)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受新冠疫情因素影响,2020年东胜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9.11亿元,同比增长1.9%,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1个百分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4%(2020年东胜区三次产业比重为0.2:34.4:65.4),是三次产业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产业。

新世纪以来,东胜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2000年至2009年,这个时期东胜区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快,比重提高快,2003年东胜区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三次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从2000年2.1:62.3:35.6优化为2009年0.4:37.3:62.3。随着2003年铁西区的开工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入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投资激增,房地产业增势明显。在此时期,煤炭行业成为东胜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产量出现井喷式增长,2000年至2009年间增长13.9倍,带动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长8.1倍。第三产业在这个时期呈快速发展态势,增加值年均增长26.9%。

第二个时期:2010年至2020年,由于宏观调控政策及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影响,房地产业到波及,人们对房产的投资、投机需求大大减少,楼市陷僵局,地产行业进入寒冬期。人们投资理念发生变化,投资更趋理性,更多的资金流入金融市场,金融行业逐渐繁荣活跃。随着2G、3G、4G、5G网络的升级换代,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其他服务业也迎头赶上。2010年至2020年间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倍和1.5倍,弥补了房地产业的疲软,东胜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此时期基本稳定在60%以上,增势呈现逐步放缓态势。(东胜区1978年-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详见附表1

 


(二)第三产业贡献不断加强

从就业看,东胜区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稳步增长,占比逐年递增,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东胜区就业人数由2000年的4.35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19.76万人,增长3.5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33.4%上升到62.5%,上升了29.1个百分点,自2004年起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的总量和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成为三大产业之首。东胜区1978年-2020年就业人数详见附表2

 
   

从税收看,随着东胜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其对税收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成为税收的“顶梁柱”,据国家税务总局东胜区三家税务局2020年数据显示,从税收比重看,第三产业实现税收75.78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53.6%,比第二产业高7.2个百分点。从行业发展情况看,批发和零售业仍然是东胜区第三产业税收的最大贡献者,实现税收33.97亿元,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达44.8%,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实现税收5.56亿元,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7.3%,金融、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业实现税收分别为11.91亿元、9.1亿元和6.84亿元,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分别达到15.7%、12%和9%。

(三)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日渐多元

一直以来,东胜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住宿餐饮业为主,上述行业在2000年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76%,2006年比重调整为50.9%,2020年比重下降至33.1%。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其他服务业及金融业、房地产业迅速崛起,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24%增长到2020年的66.9%

交通网络日趋完善。近年来,鄂尔多斯(经东胜东站)至呼市动车开通运行,建成投用东胜至鄂尔多斯机场高速,完成了G65包茂高速包头至东胜段改扩建工程,实施G210线添漫梁北至越家壕段改线及连接线工程,累计建设市政道路31条。目前东胜区共有公路铁路运输道路1359.8公里,初步形成9个物流园区,2家网络货运企业,开启“互联网+”货运新模式。2020年东胜东、西火车站全年累计发送旅客116万人次,东胜区两家客运公司分别实现公路客运量22.5万人和3.8万人;2011年建成的罕台川煤炭集运站,自投入运营以来年发运量均在300万吨以上。达到规模的交通运输业企业个数由2015年的10户增加至2020年的28户,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30.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9.1亿元,增长2.9倍。2020年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5.1%。

金融业稳健发展。截至2020年底,东胜区共有银行25家;共有保险公司40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25家,人寿保险公司15家;证券公司6家。202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915.05亿元,是2000年的51.8倍,占全市比重达47.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96.77亿元,是2000年的43.2倍,占全市比重达64.6%。2020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4.25亿元,是2000年的59倍,同比增长2.5%;累计赔付支出9.76亿元,是2000年的69.7倍,同比增长12.1%。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2.37亿元,累计赔付支出5.74亿元;人寿保险收入31.88亿元,累计赔付支出4.02亿元。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5.8%。

消费市场规模扩大。先后引进王府井、大润发、万达、星河悦丽等大型连锁企业落户,与每天百货都市、金宝汇、顶新超市、金鼎亨超市等本土企业共同推进东胜区消费品市场发展限额以上批零和住餐业单位数由2000年的45户增加至2020年的166户;2021年东胜区按月统计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和个体户165户,占全市36.9%2020年东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4.6亿元,占全市的比重高达38%;2021年1-11月份,东胜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07亿元,占全市38.4%,同比增长9.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但最大的短板就是新兴的电商云商、网络销售活跃度不够,2021年1—11月限额以上企业通过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仅为3.8%。

房地产市场逐步平稳。2016年以来,东胜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强房地产去库存工作,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进入2021年,受原材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及房地产贷款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度放缓。2020年东胜区常住人口达到57.4万人,人均住房面积39.2平方米,加之疫情因素影响,各地人员流动受限,在短期内东胜区人口不会出现大幅增长,使得房地产刚需触顶饱和,市场逐步趋于平稳。2021年1—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26.5%,9月、10月、11月增速大幅回落,分别较1—8月分别回落149.7、161.4和180.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均价6607元/平方米,同比下降3.7%。

旅游市场繁荣发展。东胜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区现有文化相关注册企业4600余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2021东胜区接待游客292.7万人次,同比增长11.9%,实现旅游收入83.4亿元,同比增长19.7%游客多以市内和呼市、包头、榆林、宁夏等周边地区为主,来自南方一些较远城市的游客仅占很小一部分,目前主要依靠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万家惠欢乐水世界和九成宫等景区吸引游客,缺乏新的景区建设。东胜区统计局于2021年10月开展的旅游情况调研显示,选择周边游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65.6%,游客了解旅游资源的途径更加多元携程、去哪儿等线上平台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主角,人们更加喜欢自然风光和人文地貌景观,更加注重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20年财政教育支出13.97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8%。截至2020年底,东胜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43所,比2001年增长1.3倍;在校(园)学生幼儿95454人,比2001年增长0.7倍;在校(园)教职工8791人,比2001年增长1.2倍。2020年东胜区学校数、在校(园)学生幼儿人数和教职工人数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24.6%、25.3%和22.4%。2021年东胜区本科上线率分别为95.5%,其中鄂尔多斯衡水实验中学本科上线率达到99.6%,本科上线率实现100%。新设立衡水实验学校、景泰初级中学、蒙艺初级中学三所民办初中,引导民办教育多元、特色发展。

二、东胜区第三产业与其他地区的横向对比

东胜区地处呼包鄂榆城市群中心地带,也是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的一极,是鄂尔多斯人口最集聚、业态最丰富、承载力最强的城区之一。本文通过与一线城市、全国百强区和周边城市的中心城区进行对比,寻找东胜区自身发展的优势及不足,扬长补短,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全国、自治区及鄂尔多斯市发展趋势

从总量看,全国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00年的13.9倍,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00年的14倍,鄂尔多斯市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00年的30.6倍,东胜区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00年的32.7倍,东胜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基本和全市保持一致,远高于国家和自治区水平。从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看,全国2020年是2000年的12.5倍,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是2000年的13.8倍,鄂尔多斯市2020年是2000年的19.8倍,东胜区2020年是2000年的14.6倍。东胜区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略低于全市水平略高于国家和自治区水平,主要原因是东胜区在这个时期人口增长快于全国、自治区和全市。

从占比看,全国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5%,比2000年提高14.7个百分点;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8%,比2000年提高9.5个百分点鄂尔多斯市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4%,比2000年提高11.6个百分点,东胜区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4%,比2000年提高33.8个百分点,2020年东胜区第三产业占比高于全国10.9个百分点,高于自治区16.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26个百分

全国、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及东胜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比重变化情况一览表

地区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元/人)

三次产业比重(%)

2000

2020

2020年是2000年的倍数

2000

2020

2020年是2000年的倍数

2000

2020

全国

39899.1

553976.8

13.9

3148

39230

12.5

14.7:45.5:39.8

7.7:37.8:54.5

内蒙古自治区

605.74

8466.66

14

2550

35237

13.8

22.8:37.9:39.3

11.7:39.6:48.8

鄂尔多斯市

45.55

1392.48

30.6

3264

64598

19.8

15.7:56.5:27.8

3.8:56.8:39.4

东胜区

14.06

459.11

32.7

5463

79956

14.6

2.1:62.3:31.6

0.2:34.4:65.4

(二)一线城市发展现状

一线城市能依托各自特有的资源优势迅速壮大,究其根源,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设施便捷、市场开放度高、人才集聚效应强,都是第三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支撑。2020年,北京市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8302元/人上海市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3818元/人广州市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7130元/人深圳市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7895元/人近年来东胜区第三产业尽管快速发展,但人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2020年东胜区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9956元/人,仅为北京市的57.8%。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

地区

2000(元/人)

2020(元/人)

2020年是2000年的

倍数

北京

10382

138302

13.3

上海

14190

113818

8.0

广州

12541

97130

7.7

深圳

11029

97895

8.9

东胜区

5464

79956

14.6

从占比看,(本部分内容以北京市为参照对象)北京市在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占比远高于东胜区,特别是代表新技术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北京市比东胜区高10.1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北京市也高于东胜区5.5个百分点。而东胜区占比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比较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房地产业等。自2003年起,随着东胜区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商品房供应日益充足,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住房的消费需求,当前房地产市场总量已经达到饱和甚至过剩,只是还存在结构性供给不足,房地产业很难再实现井喷式发展。2020年,东胜区房地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12.5%,高于北京市3.8个百分点。金融业作为东胜区占比最高的行业,也是近年来快速成长起来的,但金融业整体层次较低,资本市场发展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相比北京市仍有7.9个百分点的差距。服务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均衡,新兴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进一步制约了东胜区第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0年东胜区与北京市第三产业分行业增加值占比   

行业

北京

东胜区

批发和零售业

9.1%

14.8%

交通运输业

2.8%

15.1%

金融业

23.7%

15.8%

房地产业

8.7%

12.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8.3%

8.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3%

4.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9.9%

4.4%

(三)与几个百强区进行对比

本部分内容选取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作为对比对象

从总量看,杭州市萧山区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077.22亿元,是2000年的13.5倍,比东胜区高618.11亿元;常州市武进区第三产业增加值843.9亿元,是2000年的10.5倍,比东胜区高384.79亿元;临沂市兰山区第三产业增加值782.82亿元,是2000年的27.9倍,比东胜区高323.74亿元;贵阳市南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582.25亿元,是2000年的13.8倍,比东胜区高123.14亿元;绵阳市涪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547.01亿元,是2000年的10.7倍,比东胜区高87.9亿元最低的是唐山市丰润区279.9亿元,比东胜区低179.21亿元。从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看,杭州市萧山区2020年53548/人,是2000年的8.3倍;常州市武进区2020年49717/人,是2000年的8.8倍;临沂市兰山区2020年42452/人,是2000年的14.2倍;贵阳市南明区2020年55569/人,是2000年的9.1倍;绵阳市涪城区2020年42126/人,是2000年的5.5倍;唐山市丰润区2020年34957/人,是2000年的12.9倍;东胜区2020年79956/人,是2000年的14.6倍。通过比较发现,东胜区人口规模最小,第三产业增加值除了高于唐山市丰润区外,低于其他五个地区,但增长幅度却远高于这些地区,是七个地区中发展最快的。

东胜区及几个百强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比重变化情况一览表

地区

常住人口万人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

(元/人)

2000

2020

2020年是2000年的倍数

2000

2020

2020年是2000年的倍数

2000

2020

2020年是2000年的倍数

杭州市萧山区

123.33

201.15

1.63

79.5

1077.22

13.5

6446 

53548

8.3 

常州市武进区

142.02

169.74

1.19

80.25

843.9

10.5

5651 

49717 

8.8 

临沂市兰山区

93.82

184.41

1.96

28.07

782.85

27.9

2992

42452

14.2

贵阳市南明区

68.78

104.78

1.52

42.07

582.25

13.8

6117

55569

9.1

绵阳市涪城区

67.14

129.85

1.93

51.28

547.01

10.7

7638

42126

5.5

唐山市丰润区

71.58

80.07

1.12

19.34

279.9

14.5

2702

34957

12.7

东胜区

25.73

57.42

2.23

14.06

459.11

32.7

5463

79956

14.6

 
   

从占比看,临沂市兰山区和贵阳市南明区因其区位和产业的特殊性,第三产业占比较高,分别为65.3%和65.9%;而杭州市萧山区、常州市武进区和绵阳市涪城区虽为经济发达地区,但第三产业占比并非最高,分别为58.9%、48.4%和51.3%,深入分析,这些区除了注重发展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现代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以外,还注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等新型第二产业,实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同发展。东胜区第三产业占比与贵阳市南明区和临沂市兰山区接近,高达65.4%。通过对比,东胜区第二产业起步晚,带动引领作用不强,需通过壮大第二产业来带动第三产业,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四)与周边其他城市的中心城区对比

本部分选取榆林市榆阳区、呼市新城区、包头市青山区和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作为对比对象。

从总量看,2020年,呼市新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532.05亿元,比东胜区高72.94亿元;榆林市榆阳区第三产业增加值376.76亿元,比东胜区低82.35亿元;包头市青山区第三产业增加值352.66亿元,比东胜区低106.45亿元;最低的是乌兰察布市集宁区119.03亿元,比东胜区低340.08亿元。2020年东胜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00年的32.7倍,增长幅度略高于包头市青山区,高于呼市新城区,远高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远低于榆林市榆阳区从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看,榆林市榆阳区从2000年的1394元/人提高到2020年的38938元/人,增加了37544元/人;呼市新城区从2000年的5916元/人提高到2020年的76040元/人,增加了70124元/人;包头市青山区从2000年的2981元/人提高到2020年的65905元/人,增加了62924元/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从2000年的4890/人提高到2020年的28001/人,增加了23111/人东胜区从2000年的5463元/人提高到2020年79956元/人,增加74494元/人,是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最高的地区。

周边城市各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变化情况一览表

地区

常住人口万人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元/人)

2000

2020

2020年是2000年的倍数

2000

2020

2020年是2000年的倍数

2000

2020

2020年是2000年的倍数

榆林市榆阳区

45.13

96.76

2.14

6.29

376.76

59.9

1394

38938

27.9

呼市新城区

40.96

69.97

1.71

24.23

532.05

22

5916

76040

12.9

包头青山区

38.27

53.51

1.40

11.41

352.66

30.9

2981

65905

22.1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

27.24

42.51

1.56

13.32

119.03

8.9

4890

28001

5.7

东胜区

25.73

57.42

2.23

14.06

459.11

32.7

5463

79956

14.6

从占比看,呼市新城区因其区位和产业的特殊性,第三产业占比最高;榆林市榆阳区因近几年煤炭业快速崛起,第二产业占比持续上升,第三产业占比小幅下降;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占比呈现先降后升态势东胜区第三产业占比走势与包头市青山区相似,整体呈现上升态势,究其原

 
   

因,除了第三产业本身实现发展外,第二产业发展不充分,体量相对较小也导致第三产业占比较大。

    三、东胜区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第二产业起步晚,引领带动作用不强。通过与一线城市、几个百强区及周边中心城区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一线城市以及先进城区第三产业规模大、基础好、发展后劲足。从第三产业占比看,东胜区超过了杭州市萧山区,但这并不代表东胜第三产业发展的更好,而是杭州市萧山区的第二产业发展比东胜更强,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我们望尘莫及的。相比之下,东胜区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制造业成长缓慢,引领带动作用不强,依靠能源发展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善。2021年,东胜区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7%,制造业占比仅为27.0%,其中,代表新技术的装备制造业占比只有21.7%,我们引以为傲的纺织及纺织服装服饰业占比仅有4.4%。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壮大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再以第三产业服务第二产业,实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之路,只有第二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第三产业才能持续优化升级,这样发展起来的二三产业结构才是最优的。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快,比重提升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趋势。但也要看到,东胜区这一阶段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主要来自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业等规模还比较小,2020年东胜区R&D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5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22个百分点,低于自治区0.3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8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不够,内部结构还不尽合理,制约了东胜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三)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程度不够,有效供给不足。东胜区生活性服务业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少、资本积累弱,处于“小”“散”“弱”的传统格局。行业缺少“领头雁”,无法带动产业规模膨胀,而且过多地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传统行业,新兴的电商云商、高品质的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不足。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过剩,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不足,部分中高端需求和个性化、特色化、定制化需求存在严重的供给盲区;甚至“重硬件、轻软件”“重设施、轻体验”,文化内涵和服务体验不足,影响生活性服务业供给层次和质量的提升。

(四)主动服务意识淡薄,营商环境仍需优化。有的单位工作衔接不畅,仍存在相互推诿、慢作为、假作为现象,主动服务意识差,把严守规矩、严守程序作为不担当、不作为的“挡箭牌”,什么事情都要找依据、找先例,没说让干的事、没有干过的事就“亮红灯”。容错纠错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有的安于一隅,走出去的意识差,大市场意识差,不主动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亦或是学而不用固步不前,和先进地区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东胜区与周边地区相比,物价、房租等生活成本较高,导致招工难、用工贵,一定程度制约了企业发展壮大。

四、东胜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胜区常住人口57.42万人,占全市的26.7%。依据东胜区人口规模、城市规划和区位特点,针对东胜区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东胜区“十四五”期间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一带一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呼包鄂榆城市圈建设、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机遇,围绕鄂尔多斯市“十四五”规划和东胜区打造“四个示范区”奋斗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做大一个基础(第二产业),建设两个平台(生产性服务业保障平台,生活性服务业供给平台),优化一项行动(营商环境),打造全方位一体化旅游集散地,谱写东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夯实第三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牢牢把握现代能源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努力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展煤炭产业领域“绿色革命”,积极推广煤炭开采和洗选的先进技术,普及使用先进设备,提高回采率,加大优质产能释放。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制氢基地,根据错峰用电政策,发展夜间余电制氢产业;积极推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引进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以“风光氢储”为示范,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二是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抓住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机遇,依托装备制造产业园,做大做强奇瑞、京东方、瑞隆等现有装备制造业,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不断提高整车零部件配套本地化生产率;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附加值高的上下游项目,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扩能升级和集群化发展。集中培育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备和汽车制造、采矿设备、特种设备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逐步建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装备、高端装备、特种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三是改造提升绒纺产业。推进轻纺产业园招商建设,把更多的羊绒企业引入园区,实现企业集中集聚发展。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实行优质原材料保护行动,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工艺改造、标准开发等,鼓励企业引进智能化、信息化生产线,建设智慧工厂,打通从原绒到羊绒产品的全产业链。办好中国鄂尔多斯国际羊绒羊毛展览会,培育羊绒产业民族品牌,打造全国羊绒产业名城。

(二)建设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保障平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产业。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功能齐全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绿色智慧物流、仓储配送、冷链物流、农村物流、同城速配,不断完善链接城乡及周边旗区的快递配送体系。推动能源产业、商贸服务业、制造业、电子商务等与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依托本地和周边丰富的煤炭和绒纺资源,建设以公路、铁路为基础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实现“工业产品走出去、日用商品走进来”。加大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引进力度,形成集管理、交易、仓储、运输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物流网络化、智慧化水平,全力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生产资料中转中心和呼包鄂榆、呼包鄂乌城市群重要生活物资集散中心。

二是推动金融业集聚发展。大力引进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全力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普惠性,继续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资金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大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着力深化金融改革,鼓励发展产业金融、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租赁,实现金融与产业互相融合,互动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重要作用。着力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实现效益、质量、规模持续协调发展。

三是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深入落实科技兴蒙和鄂尔多斯市“科技新政30条”依托现有存量商业地产,打造数字经济大厦,推动与煤炭、绒纺、沙棘等优势产业相关的研发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鼓励服务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基于周边地区煤化工、氯碱化工等产业对节能环保服务的需求,紧紧围绕能耗“双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展壮大一批环保服务企业,发展大气治理、固废治理等环保服务。

四是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紧抓国家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积极承接优质产业转移,出台东胜区总部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依托现有存量商业地产,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吸引企业总部、职能总部、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管理中心、信息中心等入驻落户东胜。大力发展市场管理、市场调查、会计审计、人力资源、会议展览等,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的商务服务体系。

(三)建设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供给平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随着消费方式的变革和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直播带货已然成为当前电商最火爆的新业态,电商是形态,数字是手段,鼓励实体商贸企业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创新资源,瞄准定制化、个性化等消费趋势,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方向,把握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契机,实现线上服务与线下体验的积极融合。传统商贸企业要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站、直播等全新营销平台,引领消费新模式,积极发展“无人经济”“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增强线上销售对消费品市场的提升和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消费外流,使“直播+电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崭新突破口。 

二是打造健康养老产业新模式。根据老年人养老需求,进行健康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鼓励对现有闲置房产进行整合改造,建设新型养老机构,转型用于养老服务。推行无床位养老,发展居家养老新模式,以社区为纽带,建设老年人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健康咨询、家政预约、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服务项目。推动医养融合,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护理能力,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可以建立长效服务机制,与医疗机构合作,定期上门开展健康咨询和检查等服务,或探索实施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内设门诊办法,方便入住老年人就医。依托21度夏天的气候优势,发展候鸟式养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差异化养老需求。

三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东胜作为鄂尔多斯市人口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区,有着发展教育事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下大力气擘画东胜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蓝图。学习山东、江苏等全国优秀教育地区先进经验和模式,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学校规划建设。充分发挥校长带头引领作用,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加入东胜教育队伍,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建设试点学校,模式成熟后进行推广,同时加强学校间教师流动性,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使得教育水平进入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先进行列,形成教育洼地效应,吸引周边旗区乃至其他盟市的学生慕名而来,带动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同时对东胜区商贸、物流、交通、房地产等行业产生强大拉动作用。

(四)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打造全方位一体化旅游集散地。

一是打造城市文旅IP。深度挖掘草原文化、漫瀚文化、黄河文化、古道文化,借鉴北京故宫超级IP、陕西唐妞IP、超级IP“熊本熊”成功经验,打造东胜区专属城市文旅IP,使其成为游客必来的知名“打卡”地,不断推动城市创新、强化城市品牌、拓展城市产业链。总结东联动漫影视城发展的经验和不足,结合“三牛”精神,提升大角牛形象,制作融入爱国主义题材和民族共同体的优秀动漫,传播好东胜文化,讲好东胜故事。

二是发展文旅休闲产业。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托灶火壕、草原漫瀚小镇等特色村镇建设,发展农耕体验、田园观光、科普教育等观光农业,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打造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经典特色街区,同时提升现有酒吧、茶吧、休闲书店、KTV、网吧等休闲娱乐场所的环境水平和服务质量,助推夜间经济发展壮大。利用煤矿复垦区和不需要回填的矿坑,建设特色景区和公园,发展生态旅游。依托鄂尔多斯酒业园区、鄂尔多斯集团等推动发展集观光、研学为一体的工业旅游。

三是打造旅游集散地。持续丰富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万家惠欢乐水世界等现有景区的景点业态,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直播+旅游”模式,利用AR/VR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打造沉浸式和互动式的体验场景,推出虚拟景区游戏,带来全新的文旅体验,带动文旅产业向体验化、细分化发展,有效提升景区的游客吸附能力。深度挖掘整合东胜及周边城市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历史资源,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和全社会共同参与,不断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增加高品质旅游服务供给,让东胜旅游一年四季都热起来。建设文旅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文旅创意产品展示、旅游线路推介、景区景点介绍和酒店、特色饭店介绍等活动,构建吃住行游购娱数字链,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打造旅游集散地。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学习深圳、浙江等先进发达地区服务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以打造全国营商环境优秀城市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为契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开展“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改革,积极探索“数字政府改革”“不见面审批”,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努力打造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着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力推动鄂尔多斯市“人才新政30条”落实落地落细,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大量引进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盘活现有存量楼盘,选择一定数量的闲置楼盘改造为公租房、廉租房,合理放宽无住房从业者申请条件,为其提供居住场所;为自主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吸纳和扩大就业;设立青年公寓、人才公寓、专家公寓等,为不同类型人才提供配套住房,既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

三是加强政策保障。根据东胜第三产业规划和发展实际,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激励、扶持和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金融贷款、税费减免、资源要素获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大企业好企业落地东胜。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升级三年行动,促进东胜区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注:文中除东胜区外,其他地区的指标数据均通过网络获取。

 

 

附表1

东胜区1978年-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年  份

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

0.45

0.10

0.20

0.15

1979

0.55

0.12

0.24

0.18

1980

0.63

0.14

0.28

0.21

1981

0.72

0.16

0.31

0.24

1982

0.81

0.18

0.36

0.27

1983

0.91

0.21

0.40

0.31

1984

1.04

0.24

0.46

0.35

1985

1.18

0.13

0.57

0.48

1986

1.51

0.14

0.78

0.59

1987

1.65

0.13

0.80

0.72

1988

2.85

0.27

1.55

1.03

1989

3.62

0.29

1.69

1.65

1990

2.83

0.33

0.86

1.64

1991

4.73

0.27

3.29

1.17

1992

6.93

0.32

2.55

4.06

1993

8.19

0.33

3.66

4.19

1994

9.56

0.71

4.62

4.24

1995

11.21

0.80

5.92

4.49

1996

15.65

1.06

8.59

6.00

1997

19.33

1.16

11.78

6.38

1998

24.38

1.52

14.83

8.03

1999

29.83

0.80

17.71

11.32

2000

39.47

0.82

24.59

14.06

2001

43.15

0.74

25.77

16.65

2002

49.64

1.17

27.77

20.70

2003

61.10

1.55

29.60

29.96

2004

79.30

1.85

36.44

41.01

2005

101.31

1.38

41.79

58.14

2006

137.32

1.33

55.11

80.88

2007

198.60

1.42

82.69

114.49

2008

263.95

1.64

106.98

155.33

2009

320.47

1.44

119.46

199.57

2010

396.55

1.62

150.59

244.34

2011

464.36

1.25

181.95

281.16

2012

510.66

1.33

200.19

309.14

2013

539.63

1.41

204.74

333.49

2014

568.34

1.47

207.93

358.95

2015

529.55

1.37

203.25

324.94

2016

561.76

1.48

213.55

346.73

2017

621.96

1.52

230.39

390.05

2018

671.36

1.57

245.03

424.76

2019

712.63

1.63

259.72

451.27

2020

702.20

1.73

241.36

459.11

注:1.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2.根据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对2000-2018年数据进行了修订。

   3.2015年起,康巴什GDP数据从东胜分离,单独进行统计。

附表2

东胜区1978年-2020年分产业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就业人员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47

1.20

1.18

0.01

0.02

1949

1.32

1.26

0.02

0.04

1978

4.20

3.30

0.34

0.57

1979

4.44

3.39

0.36

0.69

1980

4.73

3.60

0.35

0.79

1981

5.08

3.48

0.36

1.25

1982

5.36

3.45

0.37

1.54

1983

5.72

3.59

0.40

1.73

1984

6.11

3.41

0.76

1.94

1985

6.59

2.74

1.40

2.46

1986

6.74

2.59

1.70

2.44

1987

7.20

2.68

1.63

2.89

1988

7.87

2.69

2.11

3.07

1989

7.81

2.74

2.04

3.03

1990

8.15

2.79

2.10

3.25

1991

8.12

2.64

2.55

2.92

1992

9.26

2.71

3.17

3.38

1993

9.33

2.80

3.14

3.39

1994

10.55

2.85

3.95

3.74

1995

11.18

2.52

5.09

3.57

1996

12.35

2.52

5.67

4.16

1997

12.35

2.54

5.42

4.39

1998

12.44

2.87

5.25

4.32

1999

12.59

3.43

4.95

4.21

2000

13.05

3.49

5.20

4.35

2001

14.41

3.78

5.64

4.99

2002

15.94

3.64

6.50

5.81

2003

17.99

2.61

7.74

7.65

2004

20.76

2.40

7.69

10.67

2005

23.99

2.25

8.77

12.97

2006

26.43

2.15

9.88

14.40

2007

28.79

1.56

11.15

16.09

2008

31.12

1.68

11.60

17.84

2009

33.40

1.28

12.65

19.47

2010

35.15

0.94

13.65

20.56

2011

35.51

0.92

13.77

20.81

2012

35.81

0.67

13.76

21.39

2013

36.59

0.67

14.08

21.84

2014

36.84

0.76

13.68

22.40

2015

32.05

0.64

11.99

19.43

2016

31.83

0.68

11.79

19.36

2017

31.60

0.69

11.66

19.25

2018

31.62

0.68

11.56

19.37

2019

31.58

0.64

11.16

19.78

2020

31.59

0.71

11.12

19.76

注:自2015年起,就业人员不包含康巴什。

 

主办: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市党政大楼B座11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477—8588008   蒙ICP备19004020号-1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207号
网站标识码:1506000062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